合川城的塔耳门,原来叫蹋儿门,再早叫演武门。为啥要叫塔耳门这个名字呢?说起很笑人。传说,从前合州城来了个州大老爷。那天他在府衙后山的城墙上散步,看到城墙外,周家坡儿上那座茅草房门前,有个老婆婆在逗娃儿。老婆婆坐到矮板凳上,娃儿嘻嘻哈哈的围着她旋。旋啦旋的,娃儿一下跑过去,给老婆婆脸上几耳光。老婆婆遭打得哈哈连天的,边笑边说“傻了!婆婆都要打呀?”城墙上的州大老爷,见老婆婆不住用衣袖搽眼晴,就给身边的差人说:“快去!把那个作逆不孝的娃儿给我抓来。”两个差人去抓娃儿时,老婆婆说:“抓他做啥子嘛?恁么丁丁儿大的娃儿,他打我是我逗他耍啥!”老爷说:“他把你打哭了,你还要袒护他呀?”“我哪的哭嘛,那是人老了,一笑就把眼晴水笑出来了,不是在哭。”差人不听,把娃儿抓起就走了。
老婆婆赶紧追到到衙门,说:“娃儿小不懂事,是打得耍的。”州大老爷说:“他到底懂不懂事,明天升堂审问过后,你就晓得了!”
城里的老百姓听说,州大老爷要审问一个几岁的娃儿,都到衙门去看。老婆婆怕孙娃子有个三长两短,老早就在大堂门口外守起。打鼓升堂时,她伸着颈子,把大堂里盯着。州大老爷见老婆婆来了,叫人把她喊进去,说:“你说你屋这娃儿不懂事,今天就自己来看一下,他到底懂不懂事?来人啦!把娃儿带上来。”差人把娃儿抓上堂去。老爷又喊:“把饭菜端出来。”差人把饭菜端出来,搁到饿了一两顿饭的娃儿面前。那娃儿竟赶忙伸手去拿筷子。他见筷子尖尖对到自己倒放起,拿到就调过来了。这时,“啪”的一声,州大老爷把惊堂木一拍,说:“你们看,这娃儿懂不懂事?不懂事,吃饭的筷子放倒了,他为啥晓得调头?明明是个忤逆不孝的东西嘛,为啥要说他不懂事呢?快拉下去,推到武门外蹋了!”
刀斧手提了很大一个灰包。差人把娃儿夹起就往衙门外头跑。到了武门外的杀人坝,刽子手把娃儿按到地上,把那个灰包往娃儿嘴上一压,娃儿的整个脑壳都遭灰包压到了。娃儿鼻子嘴巴出不到气,没有好久,就死了。娃儿死后,州大老爷又叫人修了一座丈把高的白塔,压在埋娃儿那块地上。从此以后,老百姓就把合州城的演武门,喊成蹋儿门了。
后来,有人说蹋儿门外的白塔,还当不到南津街那白塔的一个耳朵,就借此把蹋儿门改成塔耳门了。